优化营商环境|调裁分流三级过滤 助力商事纠纷高效便捷化解

2024-08-29 09:14
来源: 襄州区人民法院

近年来,襄州区人民法院聚焦基层矛盾化解新形势、新要求,推行商事案件调裁分流“三级过滤”机制,通过专业调解组织“一级过滤”、诉前调解“二级过滤”、法院立案后繁简分流“三级过滤”,层层过筛,为企业提供更为灵活和低成本的纠纷解决途径,为营商环境注入了新动能。

图片


联动行业调解

开出“专业解纷”良方

“我看到你们有涉企案件的立案窗口,我能问一下我们企业这个纠纷咋处理吗?”某砂浆公司企业法务前来立案窗口咨询,“我们也不想走到诉讼这一步,和这个建筑工程公司也是很多年的合作伙伴了,并且我们所涉金额较大,诉讼费也是一笔想省下的开支。”

窗口的工作人员接到询问后告知可以在调解平台上申请调解,由专业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商会调解委员会接收到该案件后立即开展调解工作,充分考虑原被告双方之间的历史交易情况,以最大限度修复双方之间的商业关系的角度出发,考虑公司的运营现状及偿付能力择取最佳的矛盾解决路径,在维护双方合法权益的同时兼顾保障企业的正常经营和运转,通过几番调解工作,最终达成款项支付的调解协议,再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的推送发起司法确认,进入内网系统等待出具司法确认调解协议,无需缴纳诉讼费。

通过专业调解组织调解力量“一级过滤”,充分借助非诉调解在纠纷化解中协商性强、对抗性弱、灵活度高的优势,避免企业进入诉讼周期,减轻当事人诉累,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真正帮助企业纾难解困。

图片
图片


善用诉前调解

共绘“多元解纷”枫景

襄州法院立案庭干警在线上审核一起租赁合同纠纷的网上立案材料时,发现上海某建筑工程公司诉襄阳某建设公司一案中提交的诉状缺少落款时间,但考虑到原告远在上海且要求诉中保全,材料虽然略有瑕疵,但受案时间可以结合原告上传材料的时间认定,仍属于“立案容缺机制”规定的可受理的范围,于是先行网上立案审核通过后电话通知当事人补交材料。

在致电中发现该案存在较大调解可能性,在充分沟通后,原告同意进行诉前调解。考虑到上海某建筑工程公司身处异地,为降低其诉讼成本,襄州法院立即启动“共享法庭”服务机制,委派商事“共享法庭”调解员侯才俊主动出击,了解详情,说情明理,居中调和。

调解过程中,襄阳某建设公司表示愿意积极履行,但资金周转确有困难,一次性全额支付的话心有余而力不足。核实被告所述情况后,调解员侯才俊贴心制定了适合襄阳某建设公司经营状况的分期还款方案,经反复协商细化后,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图片
图片

商事纠纷调解组织在涉企纠纷化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襄州法院联动区工商联建立总商会“共享法庭”,实现商事纠纷商人解;在经开区建立园区“共享法庭”,聘任企业家担任特邀调解员,推动园区纠纷就地高效化解。通过行业组织、企业家对涉企纠纷进行调解,不断激励广大企业家诚信经营,增强法律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


近年来襄州法院依托襄州区商会调解委员会、襄州区民商事纠纷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襄州区民商事调解中心、人大代表解纷联络站等特邀调解组织合力调处矛盾纠纷,开展委派调解、委托调解,畅通诉调对接通道,高效化解易发多发纠纷。在专业调解、诉前调解“二级分流”机制下,2022年涉企案件经诉前调解达成协议和司法确认的案件量为292件,2023年为385件,2024年仅上半年即453件,诉前调解成功案件数量稳步提升。



深化繁简分流

打造“集约解纷”高地

在某物业公司与张某物业费纠纷一案中,经过专业调解、诉前调解均未果后,该案进入立案程序。立案人员在接收到该涉企案件时,对案件加挂绿标签特殊标识,进行简案繁案快速筛选,因该案标的额小,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仅用时16天即作出判决。

建立简案快速筛选分流机制,提升案件繁简识别精准度,对适宜适用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审理的案件进行甄别,按照案件类型予以分类后分流至各业务庭。线上打标、线下印章同步进行,将类案集中庭室办理,更集约化、专业化,坚持涉企经济影响评估“全流程一键式”触发,在立案初期即进行线上线下的同步打标,确保对涉企案件全流程经济影响评估。对案情疑难复杂、法律关系交织的繁案实行精审。



襄州法院通过推行商事案件调裁分流“三级过滤”机制,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司法效率,推动商事案件审理驶入“快车道”,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