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在大山上的足迹

——记我的一次赴房县山区办案经历

2015-07-14 20:39
来源: 襄州区人民法院
作者: 王波口述 襄法轩整理

我是一名基层法庭书记员,从事这份工作已有十余年。追随着身边一线法官们的办案脚步,我曾深入到大街小巷,跑遍村村落落,参与了千余起案件的审理辅助工作,见证了基层法官为个案实现公平正义的艰辛历程。特别是这次随侯庭长远赴房县山区的办案经历,期间的每一份磨砺与感动,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犹如灯塔般照亮我今后的审判之路。

婚姻是家庭的基础,把案情了解得细些再细些

去年8月,我们东津法庭受理了一起离婚案件。东津镇人汤某起诉与妻子许某离婚。汤某诉称,他与妻子2000年结婚,婚后生有一个儿子,今年14岁。他和妻子多次为家庭琐事发生争吵,2008年的一天,双方矛盾激化,发生争执后许某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讯。

侯庭长是我们法庭的老庭长,扎根基层30多年了,是这个案子的审判长。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他向我谈起了对这起案件的看法,这是一起被告下落不明的离婚诉讼,实行公告送达,依法缺席判决,程序上没有问题,但如果就此一判了之,总感觉心里有些不踏实。他说,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尽最大可能把案情了解得细些再细些。于是,他决定和我一起到女方的娘家十堰市房县红塔乡朱湾村(原雷湾村)去一趟,设法与许某取得联系,查明离婚真正原因,了解更多案情,甄别双方感情是否破裂。

再陡的山路,也要咬牙爬过去

424日早上6点半,天刚蒙蒙亮,我和侯庭长便驱车赶赴200余公里外的十堰房县。位于鄂西北的房县,地处大巴山脉和武当山脉交汇处,素有“房陵”之称,因“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有如房室”而得名。山大梁子多,出门就爬坡,便是对房县地形的生动描述。

到达县城后,由于没有许某娘家人的联系方式,仅有朱湾村这个粗略地址,只能边走边问。到达朱湾村委会时,已过中午12点,从村委会了解到许某这家人住在离此地尚有几十公里的本村七组。这一信息让我们在渺茫中看到了一线希望,继续赶路。山路坡度极陡,路面狭窄,又无护栏,汽车在蜿蜒盘旋的S形山路上艰难行驶。途遇道路塌方,交通阻断,汽车无法前行,发现公路旁边山坡上有一片空地,我便加大油门,将车子费力地驶向山坡,坡度太陡,旁边就是悬崖,稍有不慎,便会车毁人亡,行惯了平路的我深吸了一口气,定了定神,紧紧握住方向盘,在侯庭长的指挥下顺利将汽车停在了空地上。此刻,我也深切感受到了房县法官们平日里办案的艰辛和不易。

汽车停好后,我们只好徒步进山。当地村民告诉我们,离目的地还有20多公里的山路。一个多小时后,到达公路尽头,眼前突然一片开阔,一个被群山环绕的村落映入眼帘,好似一幅优美的风景画。村里是土路,泥泞不堪,坑坑洼洼,大大小小的土坑随处可见。路遇村民,才得知我们要找的村组在离此处10余里的山上。放眼望去,山上散落着零星的房屋。“还有这么远呀”,我有些沉不住气了。“快到了,要不了多长时间”,侯庭长微笑着轻拍我的肩膀。侯庭长走在前面,50多岁的他,满头大汗,身上洁白的制服衬衣已被汗水浸湿,紧紧地贴在了身上,却依然步伐矫健。看到这里,我也加快了脚步。攀爬一处较陡的山坡时,我突然感觉有些眩晕,胸口沉闷,大口喘着出气,差点跌倒,侯庭长一把扶住了我。他知道,我的高血压犯了。此时已是下午1点多,我们只顾赶路,滴水未进,没吃午饭,一路上又挥汗如雨,身体严重脱水。他扶我到坡下的小溪边休息,用溪水洗了脸,症状才稍稍有了缓解。“我们快点儿赶路吧,快到了。”我有些惭愧,赶紧站起身来,继续赶路。

见到被告娘家人,我们心里踏实多了

几十分钟后,一路翻山越岭,经过数条小溪,终于看到了坐落于半山腰处的几间简陋的土坯房,这就是被告的娘家了。院子里二位头发花白的古稀老人迎了出来,他们便是被告的父母,是地道的山里人。说明来意后,侯庭长询问了许某的去向,了解了许某夫妇的婚姻状况,并告知二老一定要让女儿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身体不适的我在做调查笔录时,握笔的手不停地颤抖,头也是晕晕的,但看到侯庭长依然精神很好,突然有一股莫名的力量传遍我全身,支撑着我做完了笔录。“襄阳的法官真是对我们老百姓负责呀。”得知我们远道而来又徒步进山,许某的父母亲非常感动。

调查完许某情况后,我们心里有了底,感觉踏实多了,便马不停蹄往回赶。回来的路上,脚步却异常轻松,山间鸟儿婉转地鸣唱,小溪欢快地流淌,我陶醉于这山间美景。“我们平凡的一次开庭、办案,可能是当事人生命中唯一的一次,司法公正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我们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办好每一件案子,践行好司法公正。”侯庭长语重心长地说。此刻,他的话语犹如一股甘甜的山泉注入了我的心田。

回来的路上,我感触良多。尽管基层法庭的工作很是平凡,但是驻守在这里的法官却依然坚守自己的岗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恰如贝壳经历无数次磨砺终会孕育出珍珠一样,我相信,他们的这种执着必定会换来中国法治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