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依然可期
——襄州法院开展涉罪未成年人帮教回访活动

2025-03-07 09:35
来源: 襄州区人民法院
    浏览: 337
图片

“春节过得怎么样?有没有按要求去社区矫正机构报到?未来的学习生活上有什么打算吗?”

“法官阿姨,特别感谢您对我的关心,我已经深刻认识到错误了,今后我一定遵纪守法,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回到学校学习。”

图片
图片

没有高高在上的审判台,没有庄严肃穆的气氛,在一张共同围坐的方桌前,进行着一场轻松温和的沟通谈话。3月5日,襄州区人民法院联合团区委、区司法局等部门,前往古驿镇,对一名被判处缓刑正在接受社区矫正的未成年人小涛(化名)进行帮教回访。

图片

回访中,区法院刑庭庭长张红敏同志耐心询问了小涛近期的思想、生活学习情况和未来规划,鼓励其认真学习技术,主动净化“朋友圈”,回归积极正向的生活状态。结合小涛目前遇到的现实困难和思想困惑,法官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并向小涛及其父亲送达《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通知书》,引导其放下心理包袱,正确看待错误,从中吸取教训,配合进行社区矫正。同时,法官向小涛的父亲送达了《家庭责任告知书》,督促监护人积极履行监护职责,加强对子女的保护、教育、管理,注重沟通、引导,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顺利度过缓刑考验期,走上积极健康的人生道路。司法矫正工作人员当场对小涛矫正期间的良好表现予以肯定,并重申社区矫正的各项规章制度,督促其今后继续遵守。

图片

一同前往的社会工作者为小涛创建了“一对一”成长档案,便于后续开展跟踪帮教,并鼓励其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重新建立社交关系,融入正常社会生活。

图片


图片

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最终落脚点不是一份判决书,而是判后持续关注、回访帮教的“后半篇文章”。未成年人回访帮教也不是简单走访、严厉的批评教育,而是一场心与心的交流。襄州区人民法院在宣判后通过不定期的判后回访,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被告人的心理疏导和法治教育,帮助他们及时改正错误、走出阴霾,开启新生活。今后,区法院也将继续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积极开展延伸帮教工作,努力“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被告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