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现年50岁的襄州区法院民一庭审判员王润青同志,不仅承办了庭里90%的婚姻家庭案件,而且面对家长里短、爱恨纠葛等家事矛盾,融情于理,明断是非,每年办理婚姻家庭案件在80件以上,调解率达90%,且无一件上访,无一件申诉,无一件改判发还案件,被当事人亲切地称为“知心大姐”,被同事们誉为“家事专家”。从1995年6月调入襄州法院工作以来,扎根基层近20年的王润青同志多次受到区委区政府、区委政法委、区法院的表彰,2012年3月被市中级法院评为“优秀法官”。
调出一片新天地
2008年,45岁的王润青,主动请缨,到办案任务繁重的民一庭工作。面对一桩桩棘手的离婚案件,她总能针对此类案件的特殊性,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找出矛盾症结所在,在情与法的结合下,巧妙切入,妥善化解纠纷。
王润青将调解贯穿始终,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她常笑称,我们法官在依法裁判的同时,更多地是扮演了一种“居委会大妈”的角色,以“大妈”特有的耐性和韧性,为当事人排忧解难。
2011年10月,丈夫焦某第三次起离婚,妻子刘某因怀疑丈夫有“小三”,怨气较大,赌气拖死对方,并扬言,判离就自杀,而焦某则坚决要求离婚。双方积怨过深,稍有不慎,矛盾将一触即发。接到这个“烫手山芋”,王润青充分查阅案卷,与双方当事人多次沟通后,对基本情况已了如指掌:双方财产各自管理,分居多年,互不关心,感情确已破裂。面对抵触情绪较大的刘某,王润青并没有简单地以案论案,而是如知心大姐般与其谈心、交心,让她的怨恨和不满得以宣泄,这个过程中,刘某也逐渐对王润青产生了信赖。调解中,刘某提出分割丈夫婚姻存续期间的住房公积金,因不清楚丈夫财产状况,也无法提供公积金的证据,且焦某又坚称分文没有,若简单判决离婚,其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王润青便做起了焦某的工作,几个回合下来,其不仅同意提供证据,还主动提出,因刘某经济困难,小孩抚养费自己一方承担。刘某也深感婚姻无力回天,与其耗到心力交瘁,不如放手,寻找新的生活。王润青便顺水推舟,促成双方庭前调离,和平分手。
同事们得知这一结果,表示钦佩之情的同时,纷纷讨教调解经验。她却谦虚地说,没有什么特别的,我只是替双方解开了心结,化解了怨气。我们真心为他们着想,他们信服了,就敞开心扉,调解工作便水到渠成了。
“宁建一座庙,不拆一桩婚”,离婚毕竟是伤害,她更愿意看到的是,双方的破镜重圆。她还认为,必须妥善化解家庭纠纷,家和才能万事兴,社会才会和谐。
2012年5月,一桩特殊的离婚纠纷,摆上了王润青的案头。冯某起诉与妻子陈某离婚。双方系再婚重组家庭,2011年,陈某因触犯刑法,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此次,冯某便以双方感情不牢,妻子服刑为由,起诉离婚。受理该案后,考虑到被告正在服刑,又是女性,若处理不好,易造成情绪波动,不利于服刑改造。鉴于此,王润青与书记员二人,先后两次远赴武汉女子监狱,开展调解工作。6月的武汉,近40度的高温,酷热难当,监狱接待室内,未安装空调,开庭过程中的王润青,因轻度中暑,出现了头晕、胸闷的症状。为案件的顺利办理,她竭力克服身体的不适,继续为双方调解。两次见面,身陷囹圄的陈某均情绪激动,痛哭流涕,言语中流露出丈夫的不舍和自己的无助,希望和好。看到狱中日渐消瘦的妻子,冯某眼中也流露出怜惜之情,细心的王润青看在眼里,便趁热打铁,做起了冯某的工作,其感念于夫妻往日的情谊,同意与陈某重归于好。在王润青的主持下,双方调解和好,陈某破涕为笑。临别前,王润青鼓励陈某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出狱,今后切勿再触犯刑法。
播撒一片为民情
王润青亲和而知性,以人为本,廉洁办案。在当事人中,有着极好的口碑,大家都称赞她说,王法官不怕辛苦,为我们操真心,帮真忙,办真事儿。她始终确保自身的廉洁性,从不主动向当事人伸手要钱,更不接受任何钱、物,用真情、廉洁、公正赢得民心。
2009年秋,审理了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原告张某驾驶摩托车,与一出租车相撞,致张某一级伤残。受理该案后,王润青了解到,事故发生前,张某已与前妻离婚,前妻早已下落不明,如今生活不能自理的张某及其年仅四岁的儿子,均由年迈的父母照顾。张某的父亲张老汉等原告方起诉,请求被告方赔偿张某20年的长期护理费和残疾辅助器具费。王润青及合议庭其他两名法官合议后认为,张某因此次交通事故致脑瘫,并构成一级伤残,俗称“活着的死人”,其生命指数待定,若支持其20年的请求,势必造成对被告的不公平。因此,判决仅酌情支持了5年,同时也载明,5年后张某若仍有需要,可另行主张权利。
宣判后,临近春节的一天上午,张老汉夫妻二人,冒雪从远在几十里外的古驿镇某村,用板车将张某拉至法院上访。张老汉夫妇表示,应按其请求,支持儿子20年的长期护理费和残疾辅助器具费。王润青闻讯,立即放下手头儿的工作,与庭长曾凡清一起接待了二人,并对其进行疏导,一番耐心细致地释法析理后,二老的态度逐渐缓和了。王润青也当场表态,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通被告的工作,确保判决得到及时、全面地履行。送走了夫妇二人,王润青马上电话联系保险公司及肇事车车主,督促其履行赔偿义务。春节过后,张某的赔偿款已全部到位。
几个月后的一天,张老汉再次找到王润青,面带愧色地说:“王法官,我这次来是想告诉你,判决的钱都赔偿到位了。为我们操了这么大的心,连口水都没喝过,我还给你添麻烦,真是过意不去,这钱代表我们全家对你的感谢。”说着,张老汉边抹眼泪,边丢下3000元钱后,转身就走,未等王润青反应过来,已不见了踪影。王润青当即将此事向曾凡清庭长汇报,二人决定,次日将钱退还张老汉。
第二天,王润青便与庭长等一行三人驱车来到了几十公里外的古驿镇某村,找到了正在地里干农活儿的张老汉。憨厚、朴实的他,用粗糙的双手,颤抖地接过法官送还的3000元钱,顿时热泪盈眶。看到这一幕,在场的村民们无不深受感动。
干出一片新境界
年近50岁的王润青,依然保持着积极的学习热情,旺盛的工作精力。办案间隙,她总是伏案阅读,将各种法律专业及心理学书籍一览无余。注重收集其他法院的案例参考和办案经验,孜孜不倦地学习,在提升理论素养的同时,也能准确准确把握和拿捏当事人的心理,业务水平不断提升。学以致用的同时,办案中遇到的各类难题,也随之迎刃而解。
王润青兢兢业业,乐于奉献,对审判工作的无限热爱成为她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多少个夜晚,办公室里,总有王润青挑灯夜战的身影。长期加班,用眼过度,造成王润青的视力急剧下降,年近五旬的她又面临眼睛老花的状况,她不得不佩戴了一副特殊的眼镜,沿着镜片向上看是近视镜,向下看是老花镜,日复一日,镜片也在逐渐加厚。
为了社会这个大家庭的安定和谐,她忽略了自己的小家。家务活总是丈夫一手包揽,累了一天的王润青,回到家里,看到桌上热气腾腾的饭菜,歉疚不已。就连远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她也无暇顾及,别说过去看望,有时甚至连打个电话,问候一声的时间都没有。可为了工作,为了数百个家庭的和谐幸福,王润青觉得,这样值。
办案之余,王润青更善于总结、思考,理性的头脑,锐敏的双眼,细腻的心思,挖掘出婚姻家庭案件的审判规律:其一,分析当事人提出离婚的原因,摸清其心理。有人真心想离,有人赌气离婚,根据情况,对症下药。其二,看双方婚姻关系是否能维持,再分别开展调解工作。其三,倾听、沟通是王润青的必备功课。其四,坚持调解优先的原则,贯穿始终,以柔性、灵活的调解代替冰冷、僵硬的判决。勤于琢磨其心理,换位思考,站在双方的角度为其分析利弊,并灵活运用不同的调解方式。
在襄州法院,堪称 “家事专家”的她,以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清晰的审判思路,独到的审判见解,卓越的审判业绩赢得了领导、同事们的一致赞誉。
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儿,是王润青的一贯作风。不取不义之财,不拿不法之物,她始终严于律己,洁身自好。拒绝办理关系案和人情案。多少次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有亲戚、朋友向她打招呼,要求特殊照顾,均被王润青严正拒绝,在情与法、钱与权的较量和考验中,她一次次以行动捍卫了法律的尊严。
王润青二十年如一日,倾情为民,用心办案,用工作和付出感动群众,让当事人理解法官,信赖法院,以她的执着和奉献让天平灼灼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