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在苏州遇到我的大学同学,她在当律师,一天的交流下来,让我觉得自己眼界短浅、见少识窄,我现在觉得,同为法学院的同学,当她在用客户的资金享受人生时,我在用她十分之一的工资糊口,这才是世界上第二遥远的距离;因为世界上第一遥远的距离,是她正在负责市政府与万豪、希尔顿两大集团落户大合同的时候,我正在纠结我手里的离婚案件里一个煤气罐该分割给谁。所以当听说我要给年轻法官们讲一堂呐喊加油的课程时,我另一基层法院民一庭的同学出离愤怒了,当晚就给我来了微信:“我们的明天在哪里?老王,你还要喂他们心灵鸡汤啊?!”言下之意,我们自个儿已经在火坑里无法自拔了,我怎么这么残忍地给你们下把蒙汗药,让你们也爬不出坑外去。
但是我始终感觉,我们每个人在当初选择法院的时候都应该是给了自己理由的,是自己清纯的理想主义也可以,是父母保守的现实主义也可以,没关系,做一个小法官的感悟都是要从头开始的,动机和初衷归零,那么从现在开始积累的经历和体味,才是我们将要永久留存在内心的东西。而这,决定了你会给身边的人展现一个怎样的世界:你会用何种方式与父母交谈?小学一年级的儿子抛出十万个为什么的时候,你会给出什么高度的答案?在路遇分歧时,你怎样让陌生人听取你的想法?没错,我的意思就是,这直接决定了你和家人生活质量,这实在太重要了,所以我最终还是想和你们聊一聊,法官到底是不是一个值得我们为它痛苦为它纠结为它涅槃的职业?讨论这个问题的前提,我认为任何一个人,可能只会有自己唯一的立场,经历、目标、心态架构起立场,这三因素像三条线,形成三角形这一最为坚固稳定的结构,所以可以这样说:每个人都是个顽固分子。法官们由于这三个因素的素材特别丰富,所以会持有特别生动的顽固。你们待会儿可能依然会忙于发围脖、聊微信,对于我讲的东西忙里偷闲地听两句,但是没关系,因为我从来都认为所谓谈心,立竿见影的未必是真的听进去了,慢慢渗透的才是真入人心。我遇到的事情,你们今后都会遇到,只要在任何一个那种时刻,我今天的哪一句话能够给你力量,那就太棒了!
到底是不是法官最辛苦?为什么要辛苦?
首先想问,你们觉得法官是不是属于特别辛苦的职业?
我在基层法庭工作了10年,真的挺忙,案件最多时,我们一审一书两个小女子手里长期保持100多未结民商事纠纷,每个月费尽全力结案二三十个,一定会有足量的案子马上补充进来,让人不得喘息。案件一多,法综系统中的未结案件不免经常泛出象征着“收获”的金黄色,看得人触目惊心,我们称自己为消防员,每天都在“灭火”。过于疲惫的状态让我一度深信自己干着全世界最辛苦最麻烦的活儿,直到我发现原来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才是最累的:我的牙医这么认为、当警察的同学这么认为、儿子的老师这么认为、连退休了好几年厨艺相当一般的我老妈也这么认为!而这些人通通认为我整天坐着,拿个锤子一敲,应该是最轻松的!我突然恍然大悟:做人做事本来就是各有各的苦,比谁更苦根本没有下限!他们没有看到我们在送达中遭遇的抵抗和阻扰,在保全调查中遭遇的拒绝和冷漠,在疑难复杂案件审限倒计下的焦虑,在矛盾激化案件审理中的危险,在涉诉信访化解中所受的嘲讽;如同我们没体会到医生被医闹纠缠的痛苦、老师被几十个皮猴围绕的头疼、警察24小时不得关机随时待命的压力。
更何况,我觉得最大的辛苦,通常都不是来自于体力上的。有一次手里有一个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原被告经中介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原告陈某向被告张某购买住房,被告收取了房款,却不肯交付房屋,原告诉至法院要求被告交房。被告张某被羁押在连云港东海的戒毒所内强制戒毒,我们一行4人早上6点出发,驱车到东海开庭,结果未料到东海多条主干道同时启动整修,我们一再更换道路却一再遭遇道路封闭,时间飞逝,心里急得着火,中午根本不敢花费时间吃饭上,揣着饼干一边问路一边前进,在村庄、田野间寻路,有的地方道路狭窄,甚至双侧轮胎都有一半在路牙外边,我和书记员一人一边,踩着泥地指挥车辆前行;有的地方太过坑洼,汽车底盘搁到石头的声音让我们心惊胆战,我们只得下车扶着车小跑,给汽车减负;那天到达戒毒所,已经是下午4点,但是庭审并不顺利,我们借用被告教官的办公室开庭,被告称自己受案外人所骗签订合同,购房款也被他人骗走,坚决不愿交房,一再撒泼打滚,干扰我们庭审的进行,到庭审结束,他更是紧紧扒住通道两边,阻挠我离开,因为担心他情绪失控影响戒毒所秩序,我和教官一起给他做思想工作,直至劝说到他情绪平静,走出戒毒所时早已漫天星斗,不敢耽搁,赶紧回程,回到高速上终于找到服务区,还好有一点残留的饭菜出售,一顿狼吞虎咽,我们继续赶路,那天,我回到家里,是凌晨2点半。但是这个过程并未让我觉得辛苦,相反觉得干完一件很难完成的事情后,有一种特别的开心和轻松。但是,之后这个案件的讨论、汇报后形成的判决结果却违背了我一开始对这个案件的判断,因为双方买卖房屋的特殊性,最后认定的结果是合同无效,房和款双返,而显然被告返还钱款的可能性几乎等于0,且该套争议房屋还是被告和其残疾哥哥的唯一住房,在执行程序中拍卖房屋的可能性都很小,原告几乎等于败诉,我真正的感到心酸不已;原告之后给我打过几次电话,询问关于执行案件的程序等,我知道他对于判决结果十分不满,但是他从未对我表示出责备、愤怒,我因此感觉特别的难受,一段时间内都无法走出这个案件带来的懊恼和愧疚,哪怕这个判决已经过去了2年,我在今天写这篇文章时,依然首先就想到了它,因为这个案例是真正让我感觉到了辛苦,想大哭的那种辛苦。我一度取笑自己,是不是被虐惯了,似乎只有他来怒骂我之后,我才能排解掉这种内心拥堵的感觉。后来书记员的分析提醒了我:也许原告不责怪我的原因,正在于这个案件辛苦的审理经过,他乘坐我们的警车去戒毒所开庭时,和我们一起经历了那么辛苦的路程,看到我那么认真地做工作,看到了我们真实付出的辛苦,所以愤怒不起来。这似乎有点道理,似乎有时在无法给出一个符合内心追求的判决时,诚恳地付出辛苦,能为案件的过程和结果架构一个通道,这个通道越结实,越具备说服力,越能得到理解。更何况,身体的辛苦是很快会消灭的,而内心的辛苦才是真的折磨。
说到辛苦二字,我不免想到日本僧人的“千日回峰行”,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过这种修行?这是佛教中公认最为严酷的修行,是指高僧在比叡山中进行12年的养性,其中7年的时间用于修炼。每天夜深一点半时,离寺前往深山中,到太阳升起的时分,都要不停地行走,每天行走40-80公里,前三年,各为100天,第四年和第五年,各为200天,总计700天的时间,不论暴雨、狂风还是冰雪之夜,都需在山中专心地行走,翻山越岭、登险境、潜深谷,一往无前。进行这个修行的僧人腰间插着短刀,如果在深山里无力挪步了,就需用这把短刀自杀,因为一旦进入这个修行,不允许中途告退,或是修行到底,或是死去,二者必选其一。山里不乏恶禽猛兽,如果出现,这个僧人只得赶紧逃避,因为修行中严禁杀生,除了自己的生命外,他不得使用刀子。大概从第三年起,这个僧人已经完全适应在山径行走了,从山峰到山谷,又从山谷到山峰,可以快步如飞地来来往往,宛如一名飞腿快探。在这700天的修行中,僧人每天只吃2顿,每顿的伙食固定,一碗面条,半块白芝麻磨成的豆腐,两只盐水土豆。在结束700天行走后,是更为可怕的“入堂”,方式是一个人闭关在佛堂里,朝着堂上的不动尊塑像,不停诵经9天,这9天中要不饮不食不睡,连横倒躺一下都不允许,且自“入堂”的7天前起,伙食改为每天1次,每次一碗流质,能过“入堂”的僧人,已经有了超于常人的意志。在第六年,僧人还需在山中行走和到京都的寺庙朝圣,要反复进行100天。第七年,他需到京都的大街小巷行走,站在各街头祈祷,祈愿众生平和幸福,要反复进行200天。至此,千日回峰的修行才算完成。如果说我们的辛苦是职业选择后的“被辛苦”,那么这种修行的辛苦应该被叫做自我历练,没人要求你去做,也没人因为你做这件事给予你报酬,纯粹就是一种内心的自我要求,我想修炼者一定是深谙其中意义:这绝不是无来由的自虐,辛苦中得到的回报,是不经历辛苦的人无法企及的,而且,辛苦越大,回报越大,这种回报,远不是物质上的收成可以比拟的,它是一种深入内心的东西。曾经两度完成这个修行的酒井雄哉说,在700天的行走中,最开始他会感到寂寞难忍,但形成规律后,山中的动物会来陪伴你,它们会在你固定出现的路线上等候你,之后还能感受到山路两侧的花草树木的生命活力近在身旁,不再孤单;而9天入堂的过程中,他于第四天开始感受到身体渐渐衰弱,四肢发凉并出现紫斑,并感到自己身上有尸臭散发,第五天开始意识模糊,出现了还在山中行走的幻觉,第八天他已经期望自己就这样化成木乃伊,但到神奇的第九天,他说他转而觉察到了内心的喜悦。据说,完成这种修行的高僧,脸上总是浮现着和蔼安详的笑容,那是一种暖融人心的笑容,能让面对他的人感受到平静淡定的巨大力量。几百年来,真正完成这个修行的人非常少,成功者被尊称为“阿者梨先生”,被尊为活佛予以奉迎。虽然不喜欢日本这个民族,但是他们至今留存这样的修行,让我觉得他们还是深谙这一哲理:舒适不能让人收获。我从中受到启发,其实辛苦的意义,结果如何是其次的,最关键的是过程!就像这个修行的过程,它没有为世人创造多大的好处,没有增加一个GDP,为何人们这个尊敬“阿者梨先生”,因为人们尊敬的,是这种自我约束的能力,辛苦人人都懂人人都不喜欢,就看谁拿出最大的勇气来对付它!哪怕是很简单的辛苦的重复,不要找捷径,不要省步骤,当你用这种认真的方式完成一项工作,它就会给你的心里留下积淀,哪怕你没有达到最初的既定目标,也能让你不怯于面对之后一切可能的结果。法官确实是一个辛苦的行业,主要是“心苦”,办结婚的在民政局、添房子的去房管局、赚钱了纳税去税务,但是离婚、分家析产、合同纠纷全都是我们的职责,这个社会的人们似乎是把最不开心的事最痛苦的情绪,全都宣泄给了我们,如果我们不修炼自己的内心,你只会从第一反应体会到巨大的愤怒,极度的不平衡;但是,一旦了解到辛苦对于整个人生的意义,我们迟早会感激我们能在年轻时被迫辛苦,它让我们踏实、坚定、自信、微笑,不爱生气。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样的辛苦也许正是我们面临的机遇:面对最多的困惑,我们有机会得到最多的体会;看到更万象的人间,我们能积累更多的人生经验。事实上也只有把年轻的心灵放在辛苦中磨练,你们才会在每一天不停地增加内心的韧性和强度,让自己和身边的人收益无穷。
从哪里吸取正能量?细节!
我办了约800件民商事案件,大多数为民事类,面对千差万别的案件,接触形形色色的当事人,大哭过、害怕过、愤怒过、焦虑过。以下是我经历得最郁闷的几个事儿:第一个,2003年我刚到法庭当书记员,有一个离婚案件双方矛盾十分尖锐,拟判离婚,需要清点在男方家中的财产,男方的父亲对此极度不满,清点时就对我们百般阻挠,到了之后的庭审,双方再次发生争吵时,我们尽力劝阻,他突然开始对我破口大骂,当时的我顿时愣住了,之后的庭审我边记录边听任我的眼泪快速地流着,怎么都止不住,我从来都不知道我的眼泪可以流得这么迅猛这么无障碍。第二个,也是离婚案件,已经调解离婚,根据调解协议女方要去男方家中搬回嫁妆,我们也要去现场清点,搬的过程你们当然可以想象那种别扭和压抑,好不容易搬结束,我们被男方家属毫不客气地要求从后门出去,走出门时一盆冷水哗地就泼在身后的地上,瞬间还有鞭炮在身后震耳欲聋地响起,这是风俗,你们知道意味着什么?对,驱邪。第三个,有一次我去做息诉信访工作,这个上访户老人原来是被告,原告是他的邻居,因为上访户说邻居家孩子的坟墓会滋生病毒所以把人家坟头给扒了,邻居上门理论,上访户又把人家的脑袋敲破了,邻居起诉到法院要求他赔偿,法院最后判赔2万多元损失,他上诉后维持原判,他又去省高院申诉,申诉还是没有得到他满意的结论,他开始了不停地进京访,那天我把他通知到了村委,他第一句话就问:“你是哪个法院的?”我说:“我是惠山区法院的。”他说:“那你级别不够,没资格跟我说话!叫你们中级法院的来!”我劝说他不要进京,又是路费又是住宿,这会给他造成更多的损失。他说:“你们现在这是心虚了吧,来求我不要去北京?反正我的费用全部要你们法院赔!”说完就走了,几天后他托村委给我传话,说法院至少赔偿他5万元,他才考虑不去北京,这意思是他扒了人家的坟头、打伤了人,回头还要法院给他钱。
几乎所有怀揣着崇高法律信念的年轻人在进入法院后,都体验过这样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威严的审判席,有时就是巡回法庭里几张陈旧的桌椅;经历了诸多辛苦努力得到的法官身份,当事人一样对你撒谎、怒骂,并无尊重;学习过各大部门法律包括国际公法、私法,但面对的始终都是家长里短,针头线脑。我们手中本应闪耀着锋利光芒的法律利剑,根本无法斩断眼前的难题,在普通百姓面前,我们对法律的解释总是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收入不高门槛高,权利不大风险大”“拿着卖白菜的工资,顶着卖白粉的风险”,正是现在法官的真实状况。可是,我却又从内心坚信,上面这些本不是法律的初衷,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作为一个小法官,无法改变程序设置上的游戏规则,但我想我至少可以代表法律向这个社会表达出我们的姿态!法官使命的根本就是传递正能量,我不能被负能量打击到!我必须给自己一个解释,说服自己,才能劝服别人!
这个答案太大,我们都还需要边努力边寻找,但是那天马云的一句话,突然让我有点火花,他说:“输都是输在格局,赢都是赢在细节。”我因此猜想,法律本身怀抱着最大的正义,为什么那么多期望着正义的民众却对它产生了怀疑,连黄渤在春晚的歌曲《我的中国梦》里还有这么一句“社会相对很公平。。。。。。这就是我的中国梦”,言下之意,现在社会相对不公平呗,作为法官,我对这句话特别敏感,觉得很刺耳。但我还是习惯从自身找原因,现在我想,作为法律的最重要的传播者的法官,也许,是不是我们的粗糙和急切,导致了这种困顿,欲速而不达?法治,在这个一直以道德来引导的社会里,它的融入必然经历挫折,所以这个社会中的法官,需要多一项使命:因为民众确实不懂得法律的意义和法律应有的崇高,我们在用法律说服他之前,先要让他明白法律的初衷。对,不客气地说,他们就是“盲人摸象”,他们只能摸到大象皮肤的粗糙,但我们有义务告诉他们大象的轮廓和大象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生物。如果说法律是冰凉的,但法官是不是可以用温暖的方法来传递它,它自然就带了温度。如果这个说法还是太飘渺,那么更直接一点,就是方法问题:我们用的是同一部法律,如果说法官之间有差别,不外乎就是表达上的经验和与人相处上的经验存在差别。
在我们见习法官和导师座谈会上,我就听到一个法官交流了这样一个案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伤者和家属始终不肯在之前的调解上退让,所以还是诉到了法院,这个法官一样是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但是调解那天特别的热,法官先偷偷给了被告司机一个建议,被告司机立马领会,跑出去买了很多瓶水,调解开始前就认认真真地递到了原被告每个人手上,最后那个案子真的调解掉了。这个案例我印象深刻,也许对于刚从法学院出来的年轻法官看来,对于这种调解小伎俩,会嗤之以鼻地认为与法律是不沾边的,毫无意义。但我就认为这个法官很了不起,他懂得先让人心柔软下来,才能给你将要传递的东西打开一条通道;否则当内心被负面情绪紧紧包裹,再好的法律条文,也无法进入他的脑袋。
有一次我分到一个原告方某起诉被告袁某夫妇的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袁某夫妇是外地来锡人员,在这个案件里,一个是事故车主、一个是事故驾驶员,几天之后,书记员小吴愤愤地告诉我说:又是一个难送达的案子,袁某夫妇留给交警的通信地址是个工地,现在根本无人签收,已经退信,而当小吴打通事故认定书上被告留存的电话时,对方在片刻犹豫之后矢口否认是当事人,所以这个案子多半只能公告了!我拿过案件,再次拨通了这个电话,还没等我说话,电话那头一个男人非常凶狠地骂了句脏话后威胁:以后不准再打这个电话!并马上挂断了。我不甘心地连续拨了4次后,他都没接听而是关机了,这个行为让我断定这就是当事人。我的第一反应当然很生气:他自己出了事故却不敢面对,我处理事故的却得不到他最起码的尊重,孰不可忍!于是我恶作剧的想法油然而生:我以后天天打到你关机!从此后,我天天连拨n遍他的电话,他一般会在第5遍后关机,却始终没有再接听。坚持了几天,都是如此,我渐渐意识到,他肯定很需要这个电话,不然不会还坚持开机来被我“骚扰”,也许他这段时间真的很害怕,害怕会有巨额的赔偿,也许还会以为法院找他是要他坐牢!在这样一个对法律无知的人面前,我现在的做法,可就是他以后对于整个法官群体的定义哦!我平静了一下,用自己的手机给他发了一条长长的短信:“您好,我是惠山法院的法官,负责处理你的交通事故,你在事故中仅仅是次责,且有交强险,你需要赔偿的部分其实很少。而且如果你有商业险,要赔的会更少。但如果你不来开庭,反而是放弃了自己的权利,因为法院会公告后在你不在场的情况下就把庭开了,这样你还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呢?所以请尽快来法庭,我会告诉你该怎么处理。”第二天,我们楼下法警就通知我,有人来找我,我下楼一看,袁某夫妇满脸堆笑的等着我呢,热情迎上来说:“法官好,我是袁某,之前是我弟弟接电话的,臭小子他不懂事不好意思啊!”我心里说:“小样吧,可不就是你的声音!”但脸上当然装出了误会消除后的激动与热情,一拉家常,果然,这个电话是他们全家用于维系生活的运输生意的唯一通讯工具。这个案子判决后,袁某夫妇还是被判赔偿的,但却特别开心地对我说:“谢谢你,你这人真的挺好的。”一个本来很难送达的案件,就因为一条短信解决了难题。我想最关键应该就是我首先用细节表达出了诚恳吧。
第二个案子是个打架案子,原告梁某在被告辛某的修车铺修车,修完车梁某说车里少了2000元钱,双方因此产生了口角,继而扭打了起来,原告在打架中弄了个轻微脑震荡,当然不依不饶地要求被告辛某赔偿。我一看案卷,原告是本地村民,被告又是个外地来锡人员,这是一个经过村委、人民调解、派出所都调解过的案子,双方的差距很大!开庭那天,被告没有准时出现,我在开庭前其实打过他电话,但是他非常急切而生硬地挂掉了,只说了一句:“没空,我忙着呢!”但是当我缺席审理正好结束时,他突然到了,满身油污满头大汗,当然,还有满脸愁容。但没等他开口解释,我先说:“一看您这个模样,刚刚肯定是在赶个急活儿。请坐,先喝茶,再说话!”他当时就有点愣了,我让原告等在一边,趁被告端着热茶的空隙,开始了我不紧不慢地调解工作,真的只有二十分钟后,他说了第一句话:“法官,不用再多说了,你让我赔多少我就赔多少!因为这是我这么多次处理这事,喝到的第一杯热茶。”这个案子真的就这么解决了。会有人觉得这个故事和前面交通事故被告买矿泉水的事故雷同吗?其实不同,因为我根本不相信被告说村委、人民调解、派出所会都不给他泡茶,现在机关作风改进,几乎所有部门都会有给当事人泡茶的习惯,我觉得真正打动他的,应该是我的态度和我见到他的第一句话,表达出来的,不是我对于他迟到的责备、对于他发生打架的指责,而是表示出我注意到了他的细节,也理解他的处境,对于给予理解的人,人们通常都很难抗拒。
第三个案子是一个抚养费纠纷,原告龚甲诉被告龚乙和平某,龚甲是初三学生,龚乙和平某是肖甲的父母,两人离婚后虽然判决龚甲随父亲共同生活,但实际上父母分别再婚后都对他关心很少,龚甲平时都随爷爷生活,本次起诉龚甲要求父母增加抚养费。年事已高的爷爷当了龚甲的法定代理人,仅有的证据只有龚乙和平某的离婚判决书,他的举证能力实在有限,我还能要求他什么呢?而且龚甲也始终没有出现过。我决定到学校做个龚甲现在实际所需教育费用的调查,但更重要的是,我的直觉告诉我,应该见见这个爷爷口中非常内向胆小的男孩。那天我在老师的办公室等待龚甲,老师都主动跟我说这个孩子的情况:因为父母离婚所以自卑,和同学不合群,成绩一般。龚甲很快深深低着头走进来了,老师说:“这是法官阿姨,你有什么想法可以告诉她!”他还是低头不说话。我站起来认真地对这个男孩说:“小伙子,我很佩服你!因为你的同龄人还在被照顾的时候,我听说你一直在照顾爷爷!爸妈不在身边,你比别人辛苦一点,但是你会比别人成为更有担当的男子汉!我对你有2个要求:1、在努力的同时,要快乐一点!2、有机会跟你的爸妈说一声,现在你可以照顾好爷爷,将来,你也可以照顾好他们!”龚甲还是低着头,但他在一下一下认真地点着头,应该是既害怕表达和交流,又生怕我没有看到他的赞同,他的眼泪一滴滴落在他的鞋面上。一个老师说:“我第一次见到法官!这个职业实在太让人羡慕了!”我不免还是有点得意的,因为龚甲需要有人来告诉他人生应有的态度,虽然这不是民事诉讼程序的要求,但我既然正好审理了这个案件,跟他说这些一点不显得突兀,又正好我这个身份还挺正气挺威风挺有神秘感,那么有机会耍个酷,还能顺带给人传递点正能量,这个细节,我干嘛不做呢?!
正负能量的故事各说了三个,法官的生活就是这么有挑战,我们以最正义化身的形象,接触着社会最负面的纠纷和情绪。这个社会在经历转型,所以人们都在经历各种尝试:尝试抵抗、尝试触碰底线、尝试反向思维,尝试各种与传统道德观相悖行的价值观,我们因此经常没有得到期望的尊敬,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仅有法官的身份不可能直接获得尊重和信任,仅以法官的资格也不可能直接化解干戈,当事人又没看到我们读法学院时的辛苦和通过司法考试时的艰辛,他们能看到的,只有我们对人对事的细节:是否认真?是否真诚?这才是他们衡量我们是否值得尊重的标准,也是他们衡量法律是否公正的标准,就是这么简单。
我们大家从小就被要求写了很多的作文,很会引用一些广为传颂的正能量名言,但是,一句话可以在你的话语和作文中出现无数次,但它未必会得到你真正的认可,因为人们通常不会因为这句表述就去尝试证明它,而只会在自己有了这样的经历之后才去体味它,就像这句“细节决定成败”。我相信今天我如果以这句话作为标题讲述我的这一主题,你们一定会觉得我巨没创意,巨老套,巨说教;但是你们迟早会以自己的经历告诉自己:这是真理。所以最后我不免还是要补上这个关于细节的经典故事,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遨游了108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而他在20多名宇航员中脱颖而出,起决定作用的是一个偶然事件,就是在确定人选前一个星期,主设计师罗廖夫发现,在进入飞船实地培训学习时,只有加加林一人脱下鞋子,只穿袜子进入座舱。就是这个细节一下子赢得了罗廖夫的好感,他感到这个27岁的青年如此懂得规矩,如此珍爱他为此付出心血的飞船,一定具有超强的责任感,于是决定让加加林执行这次飞行。说细节表现素养、表现道德、表现能力,我觉得都理解得太表面了,细节只体现一点:诚意。
怎样对待当事人?如何与他们沟通?
当事人是一种很难琢磨的生物,他们对你谄媚,因为他们以为你拥有绝对权力,可以裁决利益的归属;他们对你蔑视,背后讽刺你“吃了原告吃被告,原告被告都吃完,又说法律不健全”;他们对你凶悍,因为他们知道你现在最怕不稳定因素;他们又摇摆不定,信息不对称让他们显露无知。他们有时是霸道的强者,有时是可怜的弱者。德兰修女戒律说:“1、人是毫无逻辑的,不讲道理的,但还是要爱他们;2、做好事,别人会说你动机不良,但还是要做好事;3、成功带来敌人,但还是要成功;4、坦诚让你受到伤害,但还是要坦诚;5、你帮助的人会攻击你,但还是要帮助他们;6、君子会被小人击倒,但还是要做君子。”这种理论绝对是非常让人害怕的,凭什么?!
上个月我审理了一起离婚案件,85后的妻子起诉85后的丈夫要求离婚,在庭审中原告言辞激烈,指责被告整日与朋友们混在一起,打牌、喝酒、卡拉OK,对原告和2岁的女儿不管不顾;被告坚决否认,反唇相讥说丈母娘干涉太多,原告本人缺乏主见、情绪无常,这个婚仿佛是跟丈母娘结的。在庭后的调解过程中,两人的情绪和言语再次升级,原告表示绝不再给被告一丝一毫的机会,被告立马回击离就离、谁稀罕和你过日子。我的调解效果甚微,仓促收场。大约一周后,我开车去购物中心,停车过程中,一辆摩托车从我车旁呼啸而过,年轻的男子驾车,后面坐着的年轻女子双手环抱着男子的腰,两人甜蜜交谈,笑声爽朗,气氛相当温馨。我定睛一瞧,眼熟呀,再一回忆,不正是上周那对哭着喊着要离婚的小俩口吗?我心里那叫一个不服气:好家伙!他们这里笑得跟花儿似的,我那里判决书写得跟孙子似的?此案印证戒律“1、人是毫无逻辑的,不讲道理的”。
还有,2010年我在前洲法庭审理过一起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原告伤者仲某60多岁,委托代理人是他儿子,仲某在横穿马路时被车碰擦受伤,交警部门认定双方负事故同等责任,仲某要求车方以及车辆的交强险保险公司赔偿医疗费、营养费、误工费、护理费等等多个项目的损失。在刚刚拿到案卷时我就发现,没有聘请律师的仲某把住院伙食补助费遗漏了,为了避免在诉讼中再增加诉讼请求的麻烦,我通知仲某过来在诉状上直接补写,不久仲某及其子女就来修改诉状了,一家子面带笑容再三感谢,说得我自我感觉特别雷锋。但到了开庭时,被告保险公司的代理人照常对各项损失提出异议,没有经历过诉讼的原告方紧张了,当质证到住院伙食补助费时,保险公司代理人继续提异议认为标准过高,仲某儿子与仲某耳语几句后,仲某突然站起来,指着审判席上的我大声说:“就是这个女的,让我这么写的,我开始又没要这项,她非要叫我加上!你们找她!”我当时面红耳赤,生气难过尴尬,差点就要不争气地流下眼泪来了。此案印证戒律“2、做好事,别人会说你动机不良;”和戒律“5、你帮助的人会攻击你,”。
还有,在前洲法庭我还经历过一起经典案例,原告施某起诉前妻汪某要求承担婚姻期间的一笔共同债务5万元的一半,施某和汪某的离婚是我院的一女法官判决,当时在离婚案件中,原被告已经因为婚后购买的一套房屋的归并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而在离婚诉讼期间,施某的弟弟又在我院起诉施某归还上述这笔5万元的借款,施某在这个民间借贷纠纷中承认借款系用于婚后购房,法院已经判决施某归还该笔借款并已生效。故前面两个判决认定事实,导致我审理的这个案件的结果已无悬念。我将汪某通知到庭里,对她认真晓以所有涉及的法理情理,并告诉她这个案件她的风险真的很大。汪某当即开骂、威胁,撂下狠话警告我如果这么判,绝不会有好下场。那天后来我外出时发现,汪某搬来凳子坐在我们法庭的大门口,跟一群老太太生动地形容自己所受的法院的迫害,她当时正有理有据地分析说:“这个女的法官,我可以打包票已经收了对方的钱!你们说我分析得对不对!”老太太们显然对她的“推断能力”相当佩服,正频频点头表示赞同。这个案例印证戒律“4、坦诚让你受到伤害。”“6君子会被小人击倒。”
我们再回到“凭什么”的命题,经历了这么多不愉快不服气又不想放弃的思想斗争,现在我觉得可能就是凭这么一点,生存本身就必须面对人性的多面:如同你在路上因意外发生口角的可恶的陌生人,或许是一个在自己领域做得极其出色的、勤奋的、努力的人。人群本身的差异不会很大,当事人不是绝对拥有显著共性的一群人,只是因为我们是法官,所以我们正好看到了利益面前人们放大的本性。更何况作为法官,我们不能让遭遇到的当事人来塑造我们的世界观,而应当以我们自身的品行形成法官群体的形象来影响当事人。所以说,当我们评判别人的德行时,我们其实是在表现自己的德行。因为我刚才并未把德兰修女戒律读完,其实全文是这样的: “1、人是毫无逻辑不讲道理的,但还是要爱他们;2、做好事,别人会说你动机不良,但还是要做好事;3、成功带来敌人,但还是要成功;4、坦诚让你受到伤害,但还是要坦诚;5、你帮助的人会攻击你,但还是要帮助他们;6、君子会被小人击倒,但还是要做君子。因为说到底,它是你和上帝之间的事而决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我想这句话的意思正是,对于任何一个有成熟的、积极的人生态度的人来说,别人表现得如何不应该影响到你自己表现如何,他人的行为只是自己品行的试金石:不要因为谴责他人的无礼而自己变无礼、不要因为厌恶他人的狭隘而自己变狭隘、不要因为揭露他人的可悲而自己变可悲。那天在围脖上看到一段话:“有人刻薄的嘲讽你,你马上尖酸的回敬他。有人毫无理由的看不起你,你马上轻蔑的鄙视他。有人在你面前大肆炫耀,你马上加倍证明你更厉害。有人对你冷漠忽视,你马上对他冷淡疏远。看,你讨厌的那些人,轻易就把你变成你自己最讨厌的那种样子。这才是敌人对你最大的伤害。”你们肯定和我一样,特别同意对吧?
我们的工作其实翻来覆去就是一件事:沟通。我喜欢一部电影《星际迷航》,看过美剧《生活大爆炸》的人一定知道,这是主角谢耳朵同学的最爱。这部拍摄于1975年左右的美国电影,令现代人目瞪口呆,因为其中很多在当时想象出来的科技,如今都成为了现实,着实体现出了作者伟大的想象力和这种想象力背后隐藏的深刻思考与见解。电影中的瓦肯人让我印象深刻,因为我觉得瓦肯人是作者对于人类的期望,看过这个电影的人一定知道,瓦肯人冷静、睿智、机敏、果敢,还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心灵融合”,即能够借助触摸对方的脸部实现与对方心灵相通,分享对方的意识、记忆和知识等等。因此我觉得作者对于人类的了解十分深入,他理解的人类的缺陷,都在瓦肯人的身上得到了弥补,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人类对于以最简单的方法达到最良好的沟通的渴望。我相信是因为作者和我一样体会到,如果你具备对方的对等信息和持有相同立场,很多时候根本不存在既有的冲突。而我们不是瓦肯人,我们只能慢慢听取别人和表达自己。
虽然听取和表达本身就是人际交往的终极难题,但我觉得做到以下三点就足够了:一是重视聆听的作用。我们每天身处原被告的矛盾中,双方都急于表现自己的合理,特别乐于向我们倾诉,我概括出法官遇到的倾诉饥渴症三大患者人群你们体会一下:货物质量异议方的老板、人身损害案伤者的家属、离婚案男当事人的妈,有体会吗?我在大学里上过一堂选修课《人际关系学》,那个文学院的不修边幅的老师讲的第一堂课的内容我到现在都记得,他说:听,这个事儿太重要了,比能说重要10倍。他说:有一次我遇到一老教授,思维强势出了名的一个人,爱跟人争论,那天我就打定主意,认真或者假装认真耐心听他讲,只给他一种回应:嗯!对!他跟我海侃2个钟头,我几乎没说话,临结束他非常崇拜地拍着我肩膀说:年轻人,你很有思想啊!我从你身上学到了很多啊!我们老师总结说:懂了吗?不用说话就能赢得别人的敬仰,这就是听的力量!其实这个事,我是有体会的,就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我分来一个原告华某诉他的母亲和6个亲兄弟姐妹的析产纠纷,华某是当地村上有名的老麻烦,村委、派出所、镇司法所全都认识他,总是无理取闹、胡搅蛮缠,这次不知怎么想到了要到法院起诉,要求分割父亲的遗产房屋,他父亲生前确实造了相邻的两间屋,但按照农村风俗已经给华某兄弟俩“哥东弟西”地分割完毕,还留有遗嘱,华某已经取得了西侧的房屋,却以分给大哥的东侧房屋还在父亲名下为由,要求分割东侧房屋并分割父亲遗留给母亲的生活费。案子已经立了,我只得先送达应诉材料。首先我打通了第一被告华某大哥的电话,70多岁的人对我破口大骂:“你们法院是不是缺钱缺得眼瞎了!还是实在闲的没事干!他是个疯子、神经病,你们连他的案子都收!也神经病吧?!”我话都没插上,他就把电话挂了。我心里也郁闷啊,剩下的几个电话也不敢打了,嘱咐书记员还是悄悄寄过去算了,但是我也不敢歇着,赶紧到村委、华某之前的工作单位了解情况,一了解吓一跳,原来华某真的治疗过精神疾病,我马不停蹄地赶到精神疾控中心,找出了华某所有的治疗记录,又找到了他的主治医生,了解他的疾病状况:原来华某在年轻时正常,但是他的第一个儿子落水死亡后,他受到重大打击出现精神障碍,表现为平时性格狭隘自私狂躁,发病时出现受到迫害的幻觉。真是可怜又可恨。我又回到村里,了解华某兄弟姐妹的情况,得知华某的嫂子在大家族中德高望重,在华某兄弟姐妹中的威信甚至高于老母亲和华某大哥,我立马决定请她来谈一谈。我鼓起勇气打通了华某大嫂的电话,老太太果然气场不小,声音洪亮,有礼有节地把我教训了一通:法院应该了解情况再收案子,要先看清楚人再开展工作,怎么能盲目收案,理会一个精神病人的胡搅蛮缠,给大家的平静的日子带来很大的麻烦。我连连称是,一个电话打了一个钟头,我打定主意耐心听着,热情回应。最后提出要求隔日到村委面谈,老太太总算是爽快地答应的,我开心啊!和老太太在村委促膝长谈的那天,我本来就是抱着听单田芳的心理准备去的,我请村委的同志专门帮我开了一个无人打扰的办公室,请她慢慢说来。老太太说起华某的行为真是像打开了心里的水闸:她说华某年轻时在工厂里跟人闹矛盾,回头就给别人的热水瓶里放了半袋洗衣粉;哥俩住在相邻时共用天井,华某每次都会把大哥安装在天井里的井水泵敲下来卖铁,一共敲掉了4次;华某还经常辱骂父母;在父亲生前,华某为了把他赶到妹妹家居住,竟然几次在大冬天往父亲的床铺上小便;而为了逼走大哥一家,华某竟多次用斧子砍坏大哥家的防盗门。而这次华某之所以到法院起诉,就是因为上个月华某又一次砍了大哥家的门,老太太忍无可忍,带着儿子找到华某,把他按在墙上狠狠抽了一顿耳光,华某就想到了这个恶主意,到法院起诉分房子来了。这次谈话从早上8点持续到了中午12点,我只是听着,认真地听着,随着话语流出,老太太心里的郁闷也在解开了,跟我聊得越来越放松,我越来越明白了这一家人几十年来的痛苦,也越来越能体会为啥华某的大哥在接到我们的第一个电话,会那么愤怒。但是,老太太对于我最后建议他们对华某提起民事行为能力鉴定申请并预交鉴定费的事始终不答应,她说她毕竟只是嫂子,还要我说服几个小姑子也同意这事,她才能同意。我之后一一打通华某妹妹即另外几个被告的电话并重复多次接受几位老太太的“再教育”,我的任务仍然只有一个:听!耐心听!过程省略,因为你们可以想象的。之后我真的一一说服了她们,华某的大嫂总算交来了鉴定申请和鉴定费,这个案件作为我今天要讲的主题的例证的作用完成了,我用它来说明倾听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耐心听,我也无法想象这个案件的出路在哪里。不过由于案件太有趣,我还是把之后的案件发展顺便说一下,之后我想尽办法把华某带到了精神疾控中心做民事行为能力的测试,真是托他的“福”,我这辈子第一次走进了精神病医院见识了一下,我走进了两重铁门隔离的病区,监督着华某做拼图等思维测试、多名医生联合给他做专业谈话笔录、做脑电波检测等,其中最经典的是做整套试卷,我的天,那张试卷有100道选择题(这里给你们透露两题:1、你是否非常喜爱机械类的知识书籍?你的床头也会放一本以便可以经常阅读?2、在一个社交场合,你是否会因为害怕异性的打扰而尽量避免让她们接触到你?)极其审慎的华某每做一道题都要经过相当慎重的思考,仿佛在紧张地进行公务员a卷笔试。那天,走完这套程序,我已经在精神病院陪着他待了7个小时了。之后,鉴定结论下发了,华某真的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我辗转找到他的妻子,经过做工作,华某的妻子愿意作为他的法定代理人并撤回起诉。拿着撤诉申请走出他家小区,离立案已经接近半年,这半年我们整个法庭都经常受到华某的骚扰,而由于华某喜欢戴着一顶红色的旅游帽,我们给他绰号“小红帽”,我们法庭真的一度看到小红帽又走进我们大院而闻风丧胆,而此刻我真的觉得这个世界在我眼里已经和之前有点不同了,天特别蓝你们能想象吗?我知道倾听确实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我也知道我常常因为要求自己首先倾听,而比别人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单个案件上,但是,我真的觉得不经过倾听的案件的裁判,是很难有说服力的。因为我感觉好像当我接收对方的话语时,对方也会接收到我的内心,正如同我就是一个瓦肯人,我的手已经放在了他的脸上。
沟通三要素第二点,管理好情绪。还是要提到《星际迷航》中的瓦肯人,主角半瓦肯人史巴克的父亲在电影中一开始与他的对话说到:“要控制好情绪,而不能被情绪所控制。”我不知道你们现在看这句话是不是已经有了共鸣?有吗?我以前没有真正意识到情绪这个东西的坏处,直到我开始养儿子,我从一个知名的育儿围脖上看到,父母应首先区分理性沟通和情绪发泄的区别,把情绪当作教育是最大的伤害这一说法时,我直接被击中。他用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让我理解了情绪与教育的区别:当孩子满身泥水地向你跑过来,激动万分地说:“妈妈,我们球队今天3:0打败对手!”你却大吼大叫:“我的天哪!瞧你这一身泥!今天早上刚刚换上的衣服!弄成这样!”你们之间的交流根本是断层的,他分享的是快乐,而你发泄的是情绪;他表达的是努力后的胜利,而你表达的是预见到自己将要用力搓洗衣服时而产生的抱怨。作为好的谈话,应该是“共情”,共同的情感,所以应该是“实在是太赞了儿子!我为你们的球队骄傲!它一定会走上世界杯的!”后来我发现,其实我们身边很多的成年人,都是分不清理性的表达和情绪的发泄的,以至产生很多无谓的争论,我们在调解中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表达:我干嘛要迁就对方?!或者:我偏不同意这个方案?!这就是典型的情绪发泄,浪费时间且可能引发更大的对立,而具备这种判断对于一个法官是尤为重要,我们的社会地位和司法权威远不如西方法官,激怒我们的情景时刻出现,我们应该做的是迅速分析出当事人真正要表达的讯息,纠正他们的负面情绪,做出理性的判断并给出回应;同时也要引导对立的双方从沟通中剥离情绪,更有效地交换意见;而千万不要被这种情绪激怒,继而被情绪卷入控制。有句话说得经典:“一句话,没有说出口之前你是它的主人,但说出口之后你是它的仆人。”对于一个法官,如果说出不适当的话而成为这句话的仆人,可能你需要以几百倍的正面努力来平衡它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三要素,表达出自己有棱有角的态度。我觉得一个好法官不能太柔弱,有点态度还是必要的。2009年我承办一起产品质量纠纷案件,原告甲企业起诉被告乙企业,称乙企业供应的不锈钢管质量差,要求减少价款、赔偿损失。被告乙企业是个外地企业,反诉认为不锈钢管质量完好,只是甲企业借故拖欠货款不付,故要求甲企业立即支付剩余货款。第一次开庭的法庭调查时,被告方律师有句话让我很不受用,他说:“法官,刚刚你提的那个是产品的专业问题,我没必要解释,再说我解释了你也听不懂。”有时不懂婉转的人的表达就是这么令人头疼,但令人更加头疼的是:这是句实话呐!太不喜欢这种不敬了,于是那天开始的几个晚上,我都要打开万能的百度小小地学习一下。第二次开庭很快又来了,被告方律师慷慨陈词:“各种型号的不锈钢的区别就在于它其中所含的微量元素的区别,而最常用的两个型号316号与304号不锈钢的根本区在于微量元素锰,我提交的不锈钢微量元素化验表中清楚展示了我们提供的各个批次的不锈钢的成分表。。。。。”我心想:“小样吧,显然百度的资料只看了前几行。”等他说完,我清清嗓子不紧不慢地开始了:“首先纠正被告方代理人的一个化学常识错误,316号不锈钢中这个微量元素Mo是钼,而非锰,锰是Mn。其次,你提交的成分表上两种不锈钢的牌号不够准确,你使用的是旧牌号,这两个牌号的不锈钢属于奥体式不锈钢,已经在2007年10月统一变更为新牌号,请注意名称表达的准确性。而这两个产品的微量元素含量的国标也在同时有过调整,你提供的只有旧标准,你们双方的交易跨越了这个调整的时间,你不应该用旧标准来对比你们双方所有交易!由于你方是生产企业,所以这个举证责任分配给你,下次开庭时,提供前后两份国家标准的原本并分开列明前后的交货。”我继续说:“原告,你在诉状中所说的加工产品出现了锈斑,请问你们加工什么产品出现锈斑?”原告律师不是很自信地说:“这个可能是家用产品。”我很权威地纠正他说:“对方供应给你们有很多个型号的不锈钢,它们分别有不同的作用,比如你们双方交易最主要的304和316两个产品,304具有较好的耐热和耐蚀性,冲压等热加工性好,所以常用食品工业、家用电器、汽车配件;316耐热和耐蚀性更好,可以适用于苛刻条件,比如肥料生产设备、相机、沿海设施;你用错了型号生产,好产品也会生锈!回去了解清楚各个型号分别生产什么产品和具体出现什么质量问题!你们双方作为特别授权的代理人,对于事实的回答等同与当事人的陈述,回去好好与当事人了解清楚所有的案件事实情况,免得一知半解导致出现的表述上的低级错误。”双方律师都懵了,只会说“好好好。”气场全在我这里一边倒了,感觉好帅!其实也就是几个晚上的工夫,我少休息了一会,但是这个案件的审理却从此有了不一样的感觉,双方从此都对法庭特别恭恭敬敬。我想作为法官,思路怎么能软绵绵地被当事人牵着走;我们必须是方方正正、棱角分明,原被告双方务必跟着我的方向前行,我们才能共同配合把一个案件处理得清晰而准确。如同如果我们没有做好准备,我们根本无法接住当事人抛过来的球;哪怕勉强接住,也乱了阵脚。我们当然应该把球始终握在自己手里,带点气势、带点个性、带点态度,然后强有力地向当事人扔过去。
我们应该成为怎样的法官?
一,要享受寂寞。周国平先生在《灵魂必定独行》中说:“人是需要独处的,独处是灵魂长大的空间,独处才能保护自己内心世界的安宁。”我相信你们听到这句话,一定和我一样怦然心动,共鸣很强。我认为,守得住寂寞的人,一定是很有自信的人,因为不自信的人,才需要刻意在人群中寻找相互安慰和相互褒扬。这样的自我约束,确实是很难做到的,而也只有守得住这种寂寞的人,才能守得到自己的目标。有一次我的一位在行政机关工作的同学通知我参加同学聚会晚餐,他还叫来了几位在政府部门工作的隔壁班同学,几位的行政职级都要高出我好几截,他们畅谈着区里的人事调动,对领导们的资历、喜好、甚至家属如数家珍,领导的名字在他们嘴里熟练得传递,如同我说到我家人的名字,见我不插话,同学叫我一起参与聊天,我说我真的不知道你们说的这些人,同学非常惊讶,觉得我简直是太out了,白混了这么久的国家机关。我很委屈:本来就是啊,我一个小法官,整天弄几个民商事案子,接触的都是黎民百姓,上哪儿认识这么多领导去呢?!你们在陪领导视察时,我在接待当事人;你们在和谐开大会时,我在焦头烂额地开庭;你们在觥筹交错招商引资时,我在思考我的案件的出路。我们根本不在一个世界嘛!更何况,我安慰自己,西方的法官,对于他们的交友法律可是极其严格限制的呢!法官是拥有的朋友越少越好的职业!我是与国际接轨。很阿q对不对。
关于坚守寂寞,我想褚时健恐怕是最好的例子了。曾经有人问万科的王石最佩服的企业家是何人?答曰:褚时健。1979年10月,51岁的褚时健任玉溪卷烟厂厂长,在当时,国内的烟草企业数不胜数,但在他的带领下,玉溪卷烟厂由一个根本不知名的小企业,一跃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国际著名烟草企业集团,当时云南省的财政收入曾经有过这样的比例:70%来自于烟草行业,玉溪卷烟厂又独占了其中的70%,换言之后者曾经占云南省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1990年褚时健被授予全国优秀企业家终身荣誉奖“金球奖”,199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在其领导玉溪卷烟厂(后为云南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18年里,为国家贡献的利税至少有1400亿,其中仅“红塔山”的品牌价值就达400多亿。但随后,褚时健却从人生的巅峰掉入谷底,1995年,中纪委收到一封检举信,反映河南洛阳个体烟贩林政志勾结三门峡烟草分公司,通过向褚时健家人行贿取得卷烟指标。紧接着云南省委便着手调整玉溪卷烟厂的领导班子,褚时健显然没有意识到近在咫尺的“危险”。1998年9月,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审褚时健贪污案,这是云南省第一次在高级法院审理一审案件。由于褚时健和红塔集团的知名度,案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1999年1月9日,褚时健被判无期徒刑,几个月后,褚时健的女儿褚映红和妻子马静芬分别被收审,同年12月,褚映红在牢房里留下一封遗书后自杀身亡。褚时健沉寂了。人们推测,这个老头很大可能将带着他曾经的辉煌永久告别历史舞台了。2002年,70多岁的褚时健因为患严重的糖尿病而获保外就医,当时众多烟草企业高薪请他出山当顾问,褚时健一一拒绝。按常人的想法,一个这样的归宿,他应该感到很满意了。但褚时健不是常人,他在寻找他新的起点。有一次褚时健吃到了一种美国进口的橙子,这种橙子价格高销量好,但褚时健感觉,相对于中国人的口味,这种橙子有个明显的缺点:口感偏酸。他突然有了想法,他再次消失在世界的视野中,这次他“隐居”到了玉溪市新平县戛洒镇附近的两片山头间,他和老伴在这里搭起工棚,吃住都在里面,原来他想要种橙子,他想要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种出中国人最喜欢的橙子,把美国橙子比下去。大家想一下,当时褚时健75岁,橙子挂果需要6年,这是怎样一种年轻的豪情。当然,仅有豪情怎么够?一起从零开始困难重重,橙子刚刚挂果时,褚时健每年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他从书店买来所有关于果树种植的书,一本一本地看;为了寻找好的灌溉水,他一天爬几个山头。这样的寂寞和辛苦持续了7年。2008年初,云南省的昆明、玉溪等城市的水果摊上突然多了一种橙子,吃过的人都为这种橙子倾倒,几乎所有人都这样形容这种橙子:这是我这辈子吃过的最棒的橙子。这种橙子名字叫做“褚橙”。而在得知这是烟草大王褚时健种出的橙子,人们重新开始注视这个老头。2010年,褚时健和他的老伴马静芬信守诺言,第一次相对正式地邀请部分亲朋好友参观了自己的果园,这或许就是褚时健骨子里自信的展示:人们看到,在连绵起伏的山峦中,连片的果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透露无限希望,2400亩果园,34万棵果苗,果园实行承包制,200多名工人全部来自附近的山区,他们在这里拿着在家务农10倍的收入。褚时健将自己生命的最后的事情,选择了农业,这应该是最安静、最寂寞的行业了,但是我相信当75岁的褚时健种下第一批果树时,他就不怯于面对这种寂寞。2012年10月底,“褚橙”首次进京的消息经媒体报道后,远在美国的王石在微博上留言:“巴顿将军说过,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我想也只有耐得住谷底的寂寞的人,才能积蓄起攀登上人生的顶峰的力气吧。
二,减少抱怨,因为抱怨是最无能的行为。我想问你们有没有过抱怨?你的同事有没有抱怨?特别是在基层法院业务部门的?最近类似题材的报道很多,相信你们都看到。2013年9月25日的《法治周末》就刊登了这样一篇典型文章《法官被爆流失严重,房价高工资低信访压力大》,报道说:越来越多的法官干不到退休年龄即离开法官队伍,法官流失现象严重折射了法官困顿的职业生态,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我们省高院许院长公开透露,2008年至2012年6月,江苏全省法院就流出人员2402名,其中法官1850名。一方面法官每年在流失,另一方面法院受理案件数量却在日渐增加,最高人民法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法院受理案件数量超过了1300万件,比2008年增长了近三成。5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5万余件,同比上升了1.7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5610万件,同比上升近三成。另外,涉诉信访化解的压力、大量辅助性事务所累的压力、法官单独序列确实的困顿都给了法官执业信心很大的伤害。我想问这样的报道会影响你们吗?你们还能坚守自己入职时的信念,做到不抱怨吗?其实抱怨不是错,因为进行对比分析而对不公平待遇感到不满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但是虽然抱怨无错,它也无用,甚至会抵消你做过的努力。而不抱怨是一种修炼。
其实在说到不要抱怨这个话题,并无多大的创意,而且现在你们还给了它一个新名字,叫吐槽,流行的很。吐吐槽现在成了一种有友善的交流方式,甚至说明了吐和被吐者之间挺铁的关系。其实吐槽真的没关系,它是释放内心情绪的方法,不吐槽的人,我想应该是很难有朋友的,但要我有一个很重要的建议:吐槽要吐得幽默一点,轻快一点,别真的吐到把自己的内心堵上。我老妈说我有一段时间特别烦躁,抱怨情绪特别多,甚至开始因此和她吵架,她觉得这让所有家人觉得特别厌烦。有一天老妈甩给我一张剪报,是哈维麦凯所写的小文章《优秀的人不抱怨》,这个名字就够说教,内容如下:一次在机场,一辆出租车在我面前停下,出租车司机下车,为我打开后车门,然后递给我一张精美的宣传卡片:“我是沃利,我将您的行李放到后备箱去,您不妨看看我的服务宗旨。”我惊讶的低头看卡片,上面写着服务宗旨“在友好的氛围中,将我的客人最快捷、最安全、最省钱地送达目的地。”开车之前,沃利问我:“想来一杯咖啡吗?我的保温瓶里有普通咖啡和脱咖啡因的咖啡。”我觉得新鲜有趣,就笑着说:“我不喝咖啡,只喝软饮料。”沃利微笑道:“没关系,我这里还有普通可乐和健怡可乐,还有橙汁。”我惊讶得有些结巴:“那就来一罐健怡可乐吧。”沃利将可乐递给我,继续说:“如果您还想看点什么,我这里有《华尔街日报》、《时代周刊》、《体育画报》和《今日美国》。”他又递给我一张卡片,“您想听音乐广播吗?这是各个音乐台的节目单。”似乎这样的服务他还嫌不够周到,又问我,车里的空调的温度是否合适,还对我到达目的地提出最佳路线建议。我觉得越来越有意思:“沃利,你一直这样为客人服务的吗?”沃利笑了笑说:“不,其实我只是在最近两年里才这么做的。之前,我也像其他出租车司机一样,大部分时间都心怀不平地整天抱怨。直到有一天,我听到广播里介绍立志成功学大师韦恩戴尔博士出版的新书《心诚则灵》,戴尔说:停止抱怨,你就能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不要做一只鸭子,要做一只雄鹰,鸭子只会嘎嘎抱怨,而雄鹰则在芸芸众生中奋起高飞。”这段话让他茅塞顿开,他决定要做一直鹰,他开始留心观察别的出租车,发现许多出租车都很脏,司机的态度也很恶劣。于是他决心要做一些改变。沃利开始学做“鹰”的第一年,收入就翻了一倍。后来,我将沃利的故事讲给了五十多个出租车司机听,但只有两位对此感兴趣并仿效了沃利的做法。而其他那些司机,仍然喋喋不休地抱怨着他们越来越差的境况。当沃利决定不再抱怨,他的平凡人生就变得不平凡起来,因为一个优秀的人永远不会抱怨。故事结束,我为了写这一段内容,翻箱倒柜地用了两周才找到老妈给我的这张剪自2009年9月的《文摘周报》的剪报,找到的时候它被贴在我的一本老笔记本的扉页,找到的当时我激动极了,赶紧全文一字一句抄在这里想读给你们听,真心希望它如同当时凑巧击中我一样也凑巧击中你们的神经,因为我老妈不止一次说过她觉得我自从读了这文章后,真的大大减少了抱怨情绪,我想既然这么对我有疗效,说不定对你们也有效。我现在觉得,其实一样的事情,可以被做得不一样;同样完成一件事,不要选择最简便的方法,这样的选择迟早把你变成一个无趣的人;应该遵从自己最初内心的激情,选择最有意思的方法。
三是当一个“软硬”有别的人。已故的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生前有段采访,我看完特别觉得有力量,他留给我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做人,骨头要硬,心肠要软;很可惜现在很多人把它弄反了。”
关于骨头硬,坚守一个法律人的原则和信仰,我想始终是扎根在我们所有读过法学院的人的心中最圣洁的地方的一棵树,当我们从繁杂的世事中一回头时,永远可以看到它挺立在心里。这么说文艺了,简单点说,就是法律人对于法律的敬畏之心。不可妥协的事情,如果你妥协,就是断裂的失败。相信你们都已经阅读过了最近在微信群里热传的最高法司改办主任贺小荣的讲话《掀开司法改革的历史新篇章》,我相信你们已经充满力量了,骨头更硬了。我在朋友圈转发这个链接时,我的标题是“希望在前方!”但是有个同学给我留言“这你也信?”我回复他“为什么不信,相信了才能实现!”说到“骨头硬”和“心肠软”,我还有一个略带愤青味儿的小倡议,我们在工作中通常会遇到两类当事人,一类蛮狠强势,会利用撂狠话、搬领导、威胁等小手段,狭促我们尽快出具满足他们意愿的裁决;一类善良,耐着性子等待我们给出结论,不吵不闹。而之前一些不正确的社会导向致使前者获得更多利益,后者吃亏,长此以往,只会助长社会的戾气、邪气。我希望我们年轻法官不要畏惧前者,而刻意善待后者,以微薄之力纠正不正确的导向,不正是季老先生说得“硬骨头软心肠”的最好实践吗?
骨头硬的话题因为平时强调地比较多,不赘述,今天我想多说说心肠软,因为我觉得可能很多人未必赞同这个观点。柏拉图有一句话:“要善待你所遇到的人,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正在经历苦难。”之所以在那么多同类的表述中选择这一句,是因为我知道法学院出来的你们肯定最服气柏拉图。二战时,日本青年学生叫嚣着要战争,教师大久保设置了一条独木桥,桥下是饥肠辘辘的鳄鱼,让学生们走过去。学生吓坏了,不敢走。大久保骂道:“你们根本不了解战争,还敢叫嚣着要战争,像你们这种蠢人,将来都是炮灰。”用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话说,事非经过不知难,人生小事都千难万难,知道自己难,也知道别人难,这就叫懂事;而干我们这一行,岂能不懂事呢?说到小事的难,我不免想到这么一个事:有一次我审理的案子需要一份电容器的行业内的咨询笔录,我先用电脑查得几个附近的企业,但是打通电话后我一说明来意,人家或者听了一半就把电话挂了,估计当我骗子;或者直接回绝。也是,法院找上门要求做咨询笔录,揽这个麻烦干啥呢?说对了说错了,搞不好都要得罪人,搞得更不好说不定还要惹点麻烦。没办法,我想到了我一个开办企业的同学,我想他可能会接触到电容器,于是通了电话,同学热心帮忙,说:“我虽然不用这个,但是认识一个做电容器的小老板,我来联系一下,帮你叫个老师傅过来。”几天后,同学来电话了,说:“人家师傅最近都赶工,要不你再等两天。”又几天后,同学又来电话了,说:“总算约到了,但是就到我厂子里见面吧,人家不喜欢你们法院的人上门,又不想去你们法院。另外,人家提出不在笔录上签字啊!”我心想,见面咨询了再说,到时再沟通吧。到了同学厂里,总算因为熟人所托,一切顺利,到了最后,我不好意思地表示说还是希望师傅能够帮我在咨询笔录上签字,师傅有点为难,但最后还是同意了。我松了一口气,把视若珍宝的笔录赶紧收好,一回头却发现,我同学把师傅送出门时,给人家塞了一条烟。我顿时难过极了,看来是我真蠢啊,这世道哪有白让人跑一趟的行情啊!我的同学,为了我办案,在为我支付精力与财物,我却无以为报,我真的觉得很难受,而更难受的是:法院做份咨询笔录这么小的事情,却这么难!可以想象,普通百姓出门办点事该有多辛苦,我们要有这个换位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还有一个我始终都无法忘记的案件,一个医疗纠纷损害纠纷,原告是一个安徽籍6岁小男孩潘某,其父亲为法定代理人,被告是本地一家卫生院,原告称在被告处出生时因医疗事故导致脑瘫,要求巨额赔偿。我拿到这个案件后就心生反感,因为明明已经经过我院和中院一审二审的审理判决,原告方再起诉时我院不受理,原告居然在老家法院起诉后,该法院受理后又主动移动到我院来审理。我推断他们肯定在老家法院走后门了!真让人恼火!庭长建议我再做一次调解,但我在发传票前,已经拟好了驳回的裁定。调解那天是个寒冷的冬季,一大早,法庭门口就闯进来一名妇女,但她显然不是自己要闯进来,而是因为她使劲揪住一个小男孩的棉袄,而那男孩正在极力挣脱,所以那妇女是一边喝斥一边被那小孩拖进来的。“你是小潘的妈妈么?来调解的?”我走过去问,那妇女说“是”的档口,那小孩一回头吓我一跳,这是一个典型的脑部发育不正常的小孩,虽然身高和正常孩子一样,但是头部特别小,又窄又尖,如同橄榄;而且表情呆滞,很多鼻涕,衣服上也满是痕迹。我立马心里一紧,几乎开始想象他们的艰难。那小孩愣住几秒钟后,直冲进我的办公室,小手眼看就要伸进电加热器里了,我一个箭步拉住他,大家都吓出了一身冷汗。他妈妈只能死死抓住他坐下来,他还是嗷嗷叫着挣脱,我赶紧找来一些糖,他才稍安静了些。他妈妈叹气说,这就是她每天的生活,整天抓住他,根本不能有一刻的松懈,她最怕的就是自己要上厕所,小孩百分之百立马闯祸。我安慰她说:“还好孩子活蹦乱跳,总比其他脑瘫的孩子终生躺在床上好吧。”她望着我说:“你懂不懂我宁愿他躺在床上,至少不会伤害他自己。他现在力气越来越大,我不知道我抓不住他的那天该怎么办?!”我一时语塞,感觉自己的安慰十分愚蠢可笑,一个母亲说宁愿孩子瘫痪,一个人要面对怎样的痛苦才会做出这样的取舍?潘妈妈又拿出一盒叫做“脑力风暴”的药,说:“上次判决后拿到的一点钱都拿来买这个药了,很贵的,但卖药的说对小孩好,所以我们急需钱买药啊!”我拿起来仔细地看了看说:“潘妈妈,这个药没有生产批号,不是正规药品啊,我建议你们不要瞎吃,还是上大医院治疗。”他妈妈说:“不会吧,人家说保证有效,我们都这样了,那还能骗我们?这么贵的药,吃总比不吃好。”我对他们已经无法再反感得起来了,他们面对这个境况时的无可奈何让他们失去了理智判断的能力;他们不信任别人客观的劝导,是因为客观总是带给他们巨大的伤害。只要谁能够给他们一丝希望,他们就会疯狂依赖,现在努力做各种尝试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了,因为努力地过程会让他们感觉到希望的存在,如果这个努力的过程中有别人的真诚鼓励和帮助,就更好了。那天庭长和我特别卖力地调解了一上午,但是差距实在太大,双方都不肯做任何让步,调解失败了。后来又几次电话调解无果,我发出了驳回的裁定。后来原告上诉,后来又撤回上诉。案件结束了。其他法官说他可能会上访,当我说不会,因为方爸爸调解那天就说了:“谢谢法官,我知道很难成功,但是还是感谢你。”总是记住一些不成功的案件,我心存愧疚,我常常想也许换个法官会有不一样的结果,这个当事人也就有不一样的命运,但是这样的当事人还要跟我说感谢,我觉得作为一名法官,我似乎被宽容得太多了。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痛苦,却只能用真诚一点、再真诚一点,来消磨有时的无力带来的不安。
感谢大家能够听我说这些,今天我和大家交流了一点我自己的心得,最后以这么沉重的案例结尾,我却不想大家当一个悲观的法官。我自幼不是一个聪明人,正因为不聪明,所以不得不常常为自己的愚钝做些心理安慰和辩解,才有了一些看似合理其实不一定合理的想法。我相信今天不认同我的某些观点的人,一定是因为比我智商和情商都更高所致。每个人都只能看到自己眼睛里的那个世界,尤其是今天坐在这里的你们,我能确定你们已经有了很确定的立场,就我一开始所说的立场三要素来说,我根本不能左右你们的经历、也根本不知道你们各自的目标,我今天来这里想做到的,其实也是唯一能做的,只有触动你们的心态。但心态这个东西,要靠养!
最近看到一条围脖“我们年轻时吃过的苦,一定会以某种方式在生命的某个阶段突然就给你回报,虽然不一定是我们最初期待的那种方式。”听到这句话觉得眼睛突然一热的人,你,一定吃过苦。我想如果我们坚守这份职业,我们会一直遇到某些“敌人”,用他们的论调有意无意地影响你最初的坚定。我想,法官学院让我讲今天这个话题,就是要给你们来份正能量的营养餐,唤醒你们最初的豪情!但其实我在你们漫长人生中只有停留今天的两三个小时,还不如三集美剧的长度,豪情总是容易退却,这一餐的营养可管不了几天,你们更需要长久的稳定的来源,而这种来源,只有依靠你们自己持续的学习和思考,而你们也都知道:永远陪伴你的,只有你自己,还有你架子上的书籍。所以,我更希望你们与我的共鸣产生在今天之后,如果真的有那样的时刻,请记得,我一定会在心里为你们鼓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