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襄州区人民法院立足司法为民,全力打造立案信访为民之窗、文明之窗、和谐之窗、公信之窗建设,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便民设施,优化为民服务,立案信访窗口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近日,省高院专门组织人员对该院诉讼服务窗口单位——立案庭申报全国法院先进集体进行考核。
全力打造为民之窗。襄州区法院位于城乡结合部,辖区案件较多,案源较为分散,案情较为复杂,群众对案件立案信访工作的需求较为迫切。为满足百姓的司法需求,2010年以来,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把有限的财力用在立案信访窗口建设上,着力改善老百姓的诉讼环境。采取新建和改造相结合的办法,投资数十万元对原立案信访接待场所进行改、扩建,建筑面积由原来的30平方米扩展到973平方米,并将立案信访接待大厅更名为诉讼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分立案咨询和信访接待两大区域,集诉讼引导、立案审查、法律咨询、信访接待、案件调解等多项功能于一体,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今年元至8月,该中心为当事人提供诉讼服务9600余人次,为困难当事人缓、减、免交诉讼费21.4万元,对生活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58.87万元。
全力打造文明之窗。襄州区人民法院是襄州区连续十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殊荣的单位之一,诉讼服务中心是展示该院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为此,院党组以文明创建为抓手,着力将诉讼服务中心打造为文明示范之窗。在工作人员办公区内,每个工作台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服务大厅内设立触摸式信息查询平台,诉讼文书书写台、导诉台、排期电子显示屏,便民休息椅、饮水机、残障器具、便民药箱等设施,为当事人力所能及的提供便利。为确保接待规范、文明,专门制定《司法礼仪行为规范》,要求立案信访接待人员做到态度热情,谦和礼貌,语气平和、语言文明,真诚耐心。如今,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句问候暖心,一声慢走送行,成了该院诉讼服务的新名片。
全力打造和谐之窗。不断延伸立案信访窗口服务职能,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信访接待室、判后答疑、诉前调解室和心理疏导室。对前来立案的当事人尽可能给予诉前引导,尽最大努力进行诉前调解。与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实行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无缝对接,建立委托调解、邀请调解、指导调解新机制。对发生在本地的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发生的民间纠纷,立案庭及时引导当事人先申请人民调解组织调解或直接委托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程序终结后纠纷未解决,当事人向法院起诉的,立案庭及时予以受理并移转业务庭尽量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快审快执,和谐结案。与此同时,通过立案信访窗口,及时进行矛盾排查化解和信访评估预防,并大力推进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工作,引导和鼓励当事人选择调解途径化解矛盾纠纷,力促社会和谐。今年以来,免费为当事人诉前调解案件170余件,免费为当事人办理司法确认案件1815件。
全力打造公信之窗。进一步规范信访接待秩序,规定所有来访接待统一安排在诉讼服务中心接待室进行。专门拿出六间接待室和一个接待大厅用以接待来访群众。接待人员坚持注重解疑释惑,耐心疏导,争取来访人的理解与信任,及时息诉息访。为确保接访实效,该院对所有信访案件与正常案件一样立案办理,立卷评查,结案归档。坚持院长接待日制度和首访负责制、约期接谈制。院领导每周二轮流在接待大厅接访,接访人员坚持一抓到底,限时办结,并与来访当事人实行约定接谈或答复日期,如期接谈和将案件审查结果答复来访人。近年来,由于信访接待工作抓的实,涉讼信访案件较几年前大幅减少。今年以来,该院信访量较去年同期的37件减少22件,在全市法院信访总量中的占比已由2008年的33%下降到如今的5%左右,该院多次被襄阳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平安单位称号,被市中院评为涉讼信访三无一降先进单位。